新雷凌185T試駕?咦,1.2T上年底才試駕完,這次.....難道雷凌又有新的動力系統?是高性能版雷凌嗎?嗯,一切原來是我想多了,這個185T只是雷凌改款后,對1.2T車型的新命名,就像大眾那樣用發(fā)動機的扭矩來命名。
只不過,除了1.2T,其他的1.8L和混合動力的車型都沒有用這個命名規(guī)則,除了多了185T這個名字,新款雷凌的動力并沒有任何變化。而豐田的這個1.2T已經被我們安利過幾波,這里就不想再贅述了,多放點心思說說其他方面的變化吧。
(資料圖)
張開嘴換新“眼”,多媒體變樣不變質
現在新車的設計都喜歡把“嘴”做大,新雷凌也是同樣的套路,前臉下方那個梯形的進氣格柵,地盤進一步擴大,往兩側延伸到緊貼霧燈的位置,反正現在無論買哪個顏色的雷凌,前臉黑色的大嘴一定是最為顯眼的。
另外的改動是燈,這次說在185T車型上加了一系列的LED燈組,比如LED大燈,LED示寬燈,LED尾燈,只可惜看了一下配置表,除了LED尾燈外,車頭的LED大燈,LED示寬燈都要185T的頂配車型才有,其他版本配備的全都是鹵素燈。真正能享受到LED燈光的人可能并不多。
而大部分人都能享受到的是內飾的小改,兩側空調出風口變成了圓形,調節(jié)方式跟奧迪A3一致,只是調節(jié)旋鈕的阻尼還有差距,雷凌這個手感要松要輕許多,功能上并沒有影響,調節(jié)固定風向同樣靈活,質感不同而已。
還有一個中配以上車型才有的改進則是在多媒體系統部分,界面視覺效果更繽紛,更像我們平時用的手機,多了百度Carlife和一些手機互聯功能,同時又內置高德導航,喜歡百度地圖或是習慣高德地圖的車主,都能找到自己順眼的界面。只不過,使用體驗跟改款前的多媒體系統一樣,都有些慢,邏輯有些繁瑣,手機說是可以無線連接,但試駕當天不知道為何沒有成功,要連接只能裝App用數據線連,使用便利程度一般。
雙擎車型新推“無限”保質政策
港真,以上的變化對消費者來說,應該都沒有很實質的影響,真要說這次雷凌改款最有誠意,能吸引人的一點改動,我認為是雙擎車型新的保質政策,從之前對電池8年或20萬公里的免費維護,升級到不限年限,不限里程的保質。你如果再說電池是損耗品,省油錢不夠換電池,那么好,豐田這次就給你管到底,總之,新政策切實地讓雙擎車型的耐用性更有保障,或許保值率也因此得到提升。
改款后優(yōu)勢在動力,不足在底盤
動力不想再吹,新款的變化又說完,剩下的篇幅要不說說競爭力?新款主推的這個新雷凌185T車型,定價10.98-13.78萬元,跟它同價位、定位類似的凌派、軒逸、寶來/朗逸來比,第一優(yōu)勢是它是輛豐田,品牌認可度口碑確實好,再來不得不說1.2T+CVT的動力體驗,加速能力、震動噪音控制、效率都很出色,動力響應比本田的CVT還快,省油能力也不輸軒逸。
至于不足,很突出就一點,底盤略顯單薄,顛簸抖動動作不少,底盤隔音相對弱一些,如果走路況一般的國道的話,底盤一路都有被沙石打擊的當當聲??偟膩碚f,雷凌比較適合那些長期在城市使用,需要大空間,對動力效率有追求的人,如果是經常跑高速,跑國道的人,則需要忍耐一下雷凌的底盤。
但如果縱向地去看雷凌,我個人是強烈推薦選擇雙擎車型,一來13.98萬元的起步價比1.8L普通版14.18萬元的起步價還便宜。二來,雙擎車型可能是電池重量以及配重的緣故,行駛的質感都要比普通版好,懸掛彈跳也少一點。如果想買高配的人,直接選擇雙擎車型,你能得到更高的享受和更經濟的油耗。
總結:改款是幌子,改名才是真的
新款雷凌這次改款,根本目的其實就想告訴大家1.2T的車型,現在有一個新的名字叫185T,它是雷凌未來的主力銷售的車型,至于1.8L存在感或許越來越低,雙擎車型豐田一直很重視,而且想要更多人去體驗它的好。
而我想說的是,大家別擔心,這個未來主力的1.2T動力體驗真心好,本文不說是因為我也沒找到1.2T什么不足,要說也只是之前贊美的老話,沒必要重復。所以結論是,買雷凌就應該買兩頭的,對價格敏感的,185T可以放心選,想要高配好享受的,請直接上雙擎。
第二代C5在2008年推出,9年后的今天,終于迎來第三代車型……打住,第三代只是廠家的叫法,實質上這臺車屬于改款的范疇。對于C5還有改款,這點讓我挺詫異的,畢竟C6已經賣到B級車的價格。為何兩臺重疊度那么高的車并存,估計廠家自己也很難回答,或許是C6銷量暫未到預期吧。關于這臺車細節(jié)的點評,在視頻里會說到,這篇文章側重于以C5這臺車作為載體,談談法國人那些很與別不同的造車思維。
談到雪鐵龍,大家脫口而出就是底盤好。能叫底盤好的車很多,例如同級蒙迪歐、邁銳寶等車型的底盤都不差,那么為何只有雪鐵龍在底盤界有如此聲譽?我覺得是雪鐵龍濾震不僅好,而且質感很獨特,這種味道在別家是找不到的。例如C4L的底盤很有“氣墊”感,車跟路面很隔絕,沖擊像從很遠傳過來。C5的路感比C4L清晰一點,更加追求平穩(wěn)。如果要形容C5,我覺得過爛路時像有只大手掌在拖著你的屁股 ,這個景象就展開思維去聯想吧。
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理性看待,擺上神壇便會有失偏頗。哪怕去到C5,雪鐵龍底盤也不是完美。這臺車過橋頭跳的時候,浮沉動作較大。還有就是剎車至快停止時,無論右腳如何小心,車頭都會向前點一下,點完后車身還像布丁那樣輕輕晃幾下。這一下點頭,在老款已經存在。按理說,雪鐵龍要改過來應該問題不大。
C5有兩種動力,1.6T和1.8T之間只差了區(qū)區(qū)0.2L,但功率和扭矩數字有足夠的區(qū)分度。實際開起來也是1.8T明顯更有勁,由于試駕主要在市區(qū),這種差別更多是由調校所帶來。1.8T的油門響應比1.6T要積極,不像1.6T踩下去要等一等才走。其實哪怕是1.6T,動力充沛度也是足夠。說到法系車,很多人對變速箱耿耿于懷。其實去到后期,PSA的6AT已經做得很平順。只不過在降擋速度方面,依然做得較慢。這臺車在駕駛上有個懷舊的地方,就是方向盤依然是液壓助力,不僅重,踩到爛路還會有輕微的打手。沒有如今的電子助力那么輕巧且手感干凈,但喜歡這種真實溝通的還是大有人在。
法國車到底人不人性化,恕我無能,答不出這個問題。以這臺C5為例,為了讓尾廂上方開口大那么一丟丟,不惜將風擋下方凹陷進去,雙曲率玻璃無疑是種復雜度很高的工藝。對此,你感不感動?不感動無所謂,當后風擋不慎被損壞時,更換費用能讓每位車主糾結。再者是空調,不僅能兩個區(qū)域有不同溫度,兩邊還能各自調節(jié)吹風模式。還有還有,手套箱里暗藏空調出風口,飲料放在里面能保持冰鎮(zhèn)狀態(tài)……
前面說到C5那么多很有心思的人性化設計,可是回歸到最基礎需求——儲物空間,這臺車就讓人捉急。擋桿臺做得很大,前后也挖了兩個儲物格,可惜前后儲物格又窄又淺,錢包大點都不知道能放哪里。門板上也是沒挖儲物格,不僅儲物不方便,平時開關車門也少了一個抓著點。說白了,這臺車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給你驚喜,但在一些連你都能想到的地方,卻沒兼顧到。
有句話是這么說的,法國人是歐洲里的中國人。論精明取巧,法國人有時真不會比中國人差。例如說全景影像,一般要有前后左右四個攝像頭才能達成這個功能,可是C5用前后兩個攝像頭就能完成。于是你會發(fā)現,俯瞰畫面像拉卷軸一樣,一開始是全黑沒影像。隨著車子移動,通過前后攝像頭拍攝,周遭情況才慢慢顯示出來。不能立刻顯示,且反映情況不實時的全景畫面,在作用上自然要打個折扣。
毫無疑問,C5是現時后排空間比較小的B級車。畢竟這是臺改款車,不能動到里面的筋骨,后排小算是歷史遺留問題??墒怯行┑胤剑鋵嵖梢员桓倪M過來,例如后排中間位置是沒有頭枕的。法國人或許覺得后排中間不會用來坐人,可是中國國情就是如此。另外,后排座椅無法進行放倒,尾廂容積不能擴展。 雖然地方小,不過C5的乘坐在機械層面上卻無可挑剔,不僅濾震舒服,哪怕車型已經有很長年份,但靜音在依然是同級第一梯隊水平。
在改款中,C5用很多C6的元素以求帶來新鮮感,甚至還能看到全液晶儀表這種新鮮配置。不過在一些細節(jié)處,還是暴露出歲月感。這種歲月感不一定是不好,例如我就很喜歡手感真實的轉向,以及C5上那些很特立獨行的設計。對于法系車愛好者來說,C5是個不錯的選擇??墒菃栴}來了,喜歡法系車,往上一級的C6已經壓到接近于B級車的售價,尤其是C6的后排空間更為合理。綜上所述,我們最終給予第三代雪鐵龍C5“尚可推薦”的評價。